衡量學生的永續素養(SDG 17 夥伴關係)
跨領域永續教育模式(STEM)之理念為大學生學習與社區參與中,體會永續發展之問題(Clark and Button, 2011)
STEM的重要教育觀點如以下六點:
1. 透過藝術、科學、以及社區不同領域間人物的對話,擴展每個人的視野,有助理解永續發展的概念及挑戰。
2. 永續問題解決策略要在真實情境接觸中較可能產生。
3. 具視覺效果之藝術,用來突顯人與自然間的衝突,較容易產生批判性的思考。
4. 藝術體驗對後設認知、土地倫理等高層次的思考的提升較有用。
5. 親身經驗才能產生對過程深刻意義的理解。
6. STEM的課程安排在讓參與的人理解到改變是可能的,也就是可能性化(Possibilizing) ,可能性化激勵個人或是集體產生行動。
因此,STEM課程能讓學生對於永續議題有整體性的瞭解,並透過獨立思考永續問題後,提出解決問題的可能方案。
以下針對修讀永續課程之學生,進行永續素養量表施測,供授課教師參考:
| 永續核心能力 | 測量指標 |
| 整體思考能力 |
1. 能辨識永續議題之面向 2. 能辨識永續議題之重要性、未來變化與結果 3. 能辨識永續議題之背後價值 4. 能批判與反省永續議題之背後價值 |
| 問題解決能力 |
1. 瞭解環境保育、經濟發展、社會發展間之衝突為何 2. 瞭解如何取捨環境保育、經濟發展、社會發展間之衝突 3. 能提出溝通與解決策略 |
